
演講稿:緊跟黨的步伐的正確姿勢
- 更新時間:2020-10-28 17:26:09
-
演講稿范文
以下是為您推薦的《演講稿:緊跟黨的步伐的正確姿勢》,希望能對您的工作、學習、生活有幫助,歡迎閱讀參考!
演講稿:緊跟黨的步伐的正確姿勢第1篇
開始我的演講之前,我先說個話題,很多人現在對我們國家工作人員這個職業更多的是不理解,認為我們不創造價值,說我們不產生效益,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我們在社會的另一個價值維度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的職業是有極大社會價值的,這也是今天我要說的。
很多人會經常談論一個國家想要發展的好最重要的是啥,很多人會說,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政治制度,特別是西方那種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最好了,那從此我們就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經常會說這個政治制度好不好,在我們的過去的印象中認為,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下產生的政治制度是好的,那我今天就從一本書說起,這本書的名字叫《歷史的終結》,作者是弗朗西斯·福山,他是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這本書里的觀點意思很直白,那就是,你們那些政治制度不管怎么玩,你們遲早要發展成我們這樣的民主自由制,沒有其他出路,我們西方人在歷史的終點等著你們,所以叫“歷史的終結”。
但是20多年過去了,我今天再要講一本書,作者同樣是福山,書名叫《政治秩序的起源》,但此時的福山像是變了一個人,很多觀點簡直是180度的大轉彎。20多年前的那本《歷史的終結》,是想解釋“為什么自由民主制最終能夠征服世界”,但是這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則是要回答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自由民主制尚未能夠征服世界?”
看看這20年發生了什么,非洲很多國家本來是按照西方的規劃在搞民主化,但是過程中卻倒退到了種族化和部落化。為什么第三世界的人口大國,民主制的印度,現在發展明顯落后于中國?這20年來,中國崛起無論是速度還是規模,在人類歷史上都非常罕見,但是中國的制度絕對不是西方那種所謂的民主自由制度哦,所以這20年真實的歷史提出了一個疑問,政治制度真的是決定國家未來的重要因素嗎?
《政治秩序的起源》這本書,有三個部分:一是“法治”;二是“問責”,也就是通常說的“民主”。這兩個因素,西方人經常談,你也肯定很熟悉。但重要的是第三個,也是福山在這本書里真正強調的東西,他稱之為“國家建構”,簡單理解就是執政能力,福山真正的創見在于,他認為這三個因素中,國家建構是最基礎的因素,其他兩個因素,是在國家建構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所以當今我們要思考的不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好不好,更要思考的是這個國家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強不強。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是構建我們黨執政能力的每一個小單元,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做的是一項什么樣的事業,我們再說一本書書名叫《反社會的人》,書中的副標題是德國的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是如何搞垮德國的,書中先說到德國的貧富差距,就是你拿一張A4紙。從底部往上,每隔一厘米就劃一道杠,每一杠代表5萬歐元,畫到頂的時候就是150萬歐元,那么德國人99%的人的財產用一張紙可以覆蓋,剩下的百分之一呢,你要繼續畫杠一直畫到離這張A4紙3.5公里的地方。我們再說德國的下層,德國有著非常奇葩的社會福利制度,奇葩到什么層度,打個比方,一男一女兩個窮人在一起睡覺,如果這個女的敢說自己懷孕了,那這個男的是收拾行李就走啊,為啥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這個孩子沒父親,政府會馬上接管這個孩子,而且會比這個男的對他負責要好。所以大家就會看到德國上層人靠的是大資本在全世界用錢來來生錢,底層階級一輩子躺在國家的福利上睡大覺,上層和下層沒有參與到社會生產中的分工協作,他們永遠沒有交集,他們對國家這個想象共同體已經在撕裂了。然而這種情況在當前不少的國家都已經開始出現,同樣,反思我們自己在未來是不是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苗頭呢,如果國家這個想象的共同體沒了意味著啥呢?
商人的行為邏輯和我們不是一回事,商人追逐的是效益的最大化,而我們所做的事情看似賺不到什么大錢,但是我們追逐的東西不一樣,我們所追逐的是這13億人的大社會共同體不散攤子,一個大共同體的好處散,很難用數據體現,但是很重要美國含糊我們真的是含糊我們的某些企業嗎?不是的,他們正真含糊我們的是我們這個13億人的共同體,我們這個巨大的體量就是競爭力和威懾力,我們GDP不高但是我們老百姓享受的基礎設施很多發達國家老百姓都享受不到,比如遍布全國的高鐵,比如我們能造大飛機,我們有著最好的通信和電子商務。你可能會說不對,體量規模不重要創新最重要,那我要告訴你當年青霉素是誰發明的1928年弗萊明發現,但是由于劑量不夠每升液體只有2個單位的青霉素,所以作用極不穩定,弗萊明最后都放棄了研究改行作別的了,但是現在最大單位量生產青霉素的國家在哪,我們中國,我們生產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青霉素。還有液晶顯示屏誰發明的,有本書講液晶屏的發展歷史的叫《光變》,液晶屏美國發明的,但是美國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連這個過程之中一度領先的日本都落后了,最后誰是液晶屏技術最高產量最高的國家,我們中國。大家也可以預見現在最火的人工智能,誰發明的,但是最后肯定在我們國家得到最好的應用,因為人工智能需要數據喂養,我們國家最不缺的就是數據。有本書叫《文明之光》它里面有句話這樣講,人類文明不是某一個天才的舞臺,不是他們孤獨的表演,我們所有人類的文明是我們社會每一個人參與的接力賽,每一項發明不僅需要機緣和智慧,更需要整個社會為你做好準備,來托舉你這項成果變成財富。所以共同體的好處就是能憑借他龐大的體量托舉一個又一個的科研成果變成我們的財富。這個時代錢的價值在降低,一個共同體是錢買不來的,只有靠我們發揮著粘合劑的作用,維持這13億人不散攤子。
世界變化很快,我們不能有絲毫停留,既然我們有著維持肩負著這么一大攤子的責任,既然我們又是構成我們黨執政能力的最小單元,我們要做只有不停前行,去擁抱這個變化的時代,這就是跟著黨的步伐的正確姿勢。
演講稿:緊跟黨的步伐的正確姿勢第2篇
2019年的暑假平凡而又特別,第十九屆萬名學生下村落活動開始啦!我們談橋中心小學也積極響應本次活動的號召,早早地進行了計劃和布置。每個村派兩位老師,其中一位是黨員教師,在明確了所在村以后,大家分別聯系了村文化管理員,進行了活動的溝通和準備。
首先是每個村的啟動儀式,學生們熱情高漲,紛紛提早開到村里,由我們的老師進行了安全教育講座,文化管理員公布了活動內容和時間表,啟動儀式豐富而精彩。
我們的入黨積極分子俞老師正在認真地給孩子們講解,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
我們的黨員教師魏老師也絲毫不馬虎。
整個活動期間,村里還邀請了其他志愿服務者為孩子們進行有意義的實踐和實驗活動,受益匪淺。
還有最近讓我們最為熟知的垃圾分類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再次鞏固了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知識以及垃圾分類的意識。
演講稿:緊跟黨的步伐的正確姿勢第3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走過了極不平凡的5年,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這當中傾注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領導力和號召力。“愛黨護黨,永遠跟黨走!”來自金牛區荷花池街道的老黨員徐宗禮熱切期盼著黨的十九大開幕,“街道專門為黨員準備了電子大屏幕,到時候大家一起守著大屏幕觀看,氣氛更濃厚。”(10月17日《華西都市報》)
10月18日,全國各族人民熱切期盼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各地各部門都將組織黨員集中收看收聽開幕盛況。作為一線基層黨員應怎樣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盛況,如何聆聽黨的十九大報告呢?
首先是“聽”。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聆聽黨的十九大報告是重要內容之一。為了能更好地理解十九大報告內容,不妨提前做好相關功課,特別是對10月1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發布會內容的學習。從發布會內容中,了解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背景,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知曉十九大報告的起草和形成過程。在做足這些功課后,無疑對十九大報告內容的全面把握和理解提供幫助。在聆聽報告之時,既要把重點放在五年來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注意聽好十九大提出的總任務、總要求。明白十九大報告為未來居民收入、民生建設、社會治理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方面描繪的美好藍圖。
其次是“看”。在聆聽報告對過去工作總結的過程中,應結合自身五年來學習、工作、生活實際,看到身邊黨員干部作風的改善,政務改革、扶貧脫貧、法治建設等方面的具體成效??吹秸辗?、收入增加、環境改善、戶籍改革、共享交通、電商發展、社會風氣好轉等給老百姓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增強。
第三是“比”。聽報告,比變化。比較五年來,老百姓吃穿住行的變化情況。比收入的變化,比生活水平的變化,比社會公平公正的變化,等等。特別是“吃”從吃飽吃好到吃得健康的變化;“穿”從美觀舒適到主流檔次的變化;“住”從滿足居住要求到對住房環境選擇的變化;“行”從交通不便的“出門難”到交通多元快速的“出行易”的變化。而這些變化與老百姓日常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對群眾而言有著切身的感受。從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變化入手,能加深自己對報告內容的理解,增強堅定地跟黨走的信心。
當然,聽、看、比,其目的是為了在收看開幕盛況和聆聽報告時盡快進入角色,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大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工作部署,自覺把十九大報告作為思想旗幟、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增強我們堅持黨的領導,緊跟黨的步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